English

人品的光彩

1999-07-15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许多著名作家,都会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,就是不断有人找上门来,抱着一摞沉甸甸的书稿,请其为之作序。这真成了这些作家的一大烦恼。婉言谢绝吧,人家那么满怀希望地来了,有时候又是非常熟悉的同志,怎么好意思呢?答应下来吧,自己手头的创作怎么办呢?难道就让它天天都成为一个泡影吗?何况,属于自己的时间,已经实在是太有限了啊!

多年来,李若冰就为这两难选择所苦苦困扰。

以12岁的小小年龄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李若冰,完全靠了自己的刻苦努力和艺术天赋,解放后,风华方茂就以《柴达木手记》、《山·湖·草原》等书的连续出版,成为闻名全国的散文作家。新时期以来,他本来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在文学创作上层楼更上,再铸辉煌,可是他终于残酷地对待自己,从一种大烦恼中摆脱出来,把好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为人写序上了。迄今为止,他已写了110多篇序,煌煌35万字,这在全国文学界,恐怕也是少有的吧。

而且,他写得非常认真。他的写序就像他的为人一样,老老实实,本本分分,从不施奸溜滑,应付差事。他力求每篇序都能对作品做出比较中肯的分析,并且能给作者指出努力的方向。为此,他总是把写序像他的创作那样严肃对待的。正如他自己所披露的:他“往往读20万字左右的书稿才能写出2000字左右的序。”试想,这些年他仅为写出这35万字的序,曾经把多少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阅读书稿上了。而阅读书稿,特别是阅读那些初学作者相当憋足的书稿,并不一定是比动笔写序更惬意的差事。他有时便由不得叹息,那真是一种负担!

80年代初,当我在散文创作中起步不久的时候,就是说,我那时候连“小有名气”都够不上,处于严寒的冰雪之中,亟盼有人前来送炭。可是事实告诉我,世间这种事向来是比锦上添花少得多的。就在这样的时候,李若冰给我的散文集《黄土情》写了一篇4000字的长序,我的作品被宣传出去,我的创作有了今天这样的进展,若冰是功不可没的。若冰时在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任上,工作十分繁忙,为了写这篇序,好长一段日子,他夜间和假日总是埋头于书案,令人难忘。

那么,他为什么会如此呢?

我多年来因为跟他学写散文,也因为辅佐他的领导工作的关系,与他接触较多,可以说对此了解甚准。他的心地十分善良,人们从他身上,完全感受到的是一种长者风度。他惜才,爱才,凡是显露了一点艺术才华的人,他都利用他处于文艺界领导岗位上的权力,帮助他解决困难,千方百计为其提供更好的创作条件。陕西新时期以来活跃在文坛艺坛上的人,如陈忠实、贾平凹、路遥,甚至吴天明、赵季平等人,几乎没有不曾受惠于他的。他的精神世界有如一只白炽的灯泡,没有一丝诸如嫉妒之类的暗影。他为每一个能够赶上他、超越他的人欣喜不已,眼见得陕西的文学艺术得到蓬勃发展,他高兴得不知该如何是好。他的那本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序言集,书名为《满目绿树红花》,起得太好了,正好反映了他的这种美好的心态。

他十余年如一日地经常为人写序,表现出来的是他的人品光彩。

可以不加夸张地说,李若冰在我们陕西文艺界,是一个甘为人梯的人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